临武傩戏,明成化年间由永州市蓝山县里田传入,现存于临武县大冲乡油湾村,当地人称为“舞岳傩神”、“神狮子”。傩戏与傩祭共存,每年只在正月里表演,以心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。分内坛傩戏与外坛傩戏。现存剧目有内坛傩戏《三娘寻夫》、《过三关》、《盘问土地》等,外坛傩戏《打神狮》等关目。曲牌与锣经自成体系,“过山锣”、“游锣”、“一尺扣布”、“一杯酒”、“下南京”等,都具有地方风味。面具有三娘、土地、三郎、夜叉、来宝、关羽、狮子、猴王、小神等九副,皆用樟木雕刻、上彩。傩坛布置精致,集编扎、剪纸、染印、绘画、书法等艺术为一体。
傩戏《打狮子》
《九神过关》(孙文辉摄)
临武傩戏的整个表演,佛、儒、道家文化相互交错渗,具有浓郁神秘的楚巫文化色彩和珍贵的艺术价值。与其他地方的傩戏不同之处在于:产生傩戏的大型傩祭仪式“舞岳傩神”仍有完整的保存;演员全部为男人;音乐原始,民间宗教音乐、山歌、小调、劳动歌曲穿插期间,以打击乐或唢呐曲牌自然过渡;演唱形式多种多样,其中多为一唱众和,其中以场外男声帮腔,帮者非台上演员和后台人员,最具特色;临武傩面具采用樟木雕刻,两眼和嘴鼻部位均未镂空,表演时面具戴在演员额头之上。
2006年3月,临武启动傩戏调查整理资料,挖掘研究内涵形式价值,制定保护计划等保护工程,同年10月参加临武首届艺术节。2007年5月成功申报为郴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09年2月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;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2009年11月举办了第一届湖南临武傩文化研讨会。2012年3月成立了“湖南省临武县傩文化研究基地”,同时申请加入了中国傩戏学研究会,成为该会员。同年8月16日至17日成功举办“中国湖南临武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”; 2013年11月23日《舞岳傩神——中国湖南临武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首发式暨临武傩戏座谈会,在北京举行;2016年11月成功举办“中国湖南临武傩·戏曲文化展演活动”。2013年2月列入郴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。
目前临武傩戏传承人省级1人,市级传承人4人,县级28人。
《舞岳傩神——中国湖南临武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首发式暨临武傩戏座谈会在北京举行( 陈卫平摄)
本书为《中国傩戏学文献资料丛编》之《近现代报刊卷》,搜集、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中文报刊中的傩戏新闻报道及学术文章,为傩之考辨、傩戏发展生态、中外傩文化交流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史料。
2025-01-11